投資狗

加密貨幣的種類詳解

加密貨幣依據功能可劃分為支付幣、平臺幣、穩定幣、迷因幣、DeFi治理幣以及NFT生態幣六大類別。接下來,我們將對各類加密貨幣展開詳細介紹。

1. 支付幣

支付幣的代表就是比特幣了,比特幣作為區塊鏈網路的原生代幣,是加密貨幣領域的開山鼻祖。它主要通過“挖礦”這一方式獲取,也正因如此,部分人將其歸類為挖礦幣,以此與其他加密貨幣區分開來。然而,從功能層面來看,比特幣屬於支付型加密貨幣,其核心功能在於充當點對點交易的媒介以及價值儲存工具。

比特幣被讚譽為“數字黃金”,這得益於其獨特的通縮機制——總量恒定為2100萬枚,以及去中心化的特性。這些特質使其成為抗通脹資產的典型代表,眾多機構投資者紛紛將其納入投資組合,以此對沖風險。比特幣的價值並非錨定於任何實體資產,而是源於市場的供需關係以及演算法賦予的稀缺性。相較於其他加密貨幣,尤其是穩定幣,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更為顯著。此外,比特幣擁有獨立的底層網路,不依賴其他區塊鏈(如以太坊),交易功能始終是其首要目標。

2. 平臺幣

平臺幣(Platform Token)是由中心化交易所或區塊鏈平臺發行的功能性加密貨幣。它主要涵蓋兩大類型:交易所代幣和公鏈平臺代幣。交易所代幣包括BNB、OKB、HT、GT、KCS、BGB等,在交易所生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,如減免交易手續費、參與生態治理以及參與交易所舉辦的活動等。公鏈平臺代幣則有ETH、SOL、AVAX、NEAR Protocol、TON、MATIC等,其主要用途包括支付網路資源消耗(Gas費)、節點質押、參與去中心化治理、作為DApp開發的基礎以及作為跨鏈交互的媒介。

3. 穩定幣

穩定幣(Stablecoin)是一種與特定資產(如法幣、黃金)或演算法緊密掛鉤,旨在維持價格穩定的加密貨幣。它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傳統加密貨幣(如比特幣、以太坊)價格波動劇烈的問題,充當加密世界中的“價值尺度和交換媒介”。

穩定幣主要分為四種類型:法幣抵押型、加密貨幣抵押型、商品抵押型和演算法穩定型。法幣抵押型穩定幣以USDT、USDC和TUSD為代表,它們與美元、歐元等國家法定貨幣掛鉤;加密貨幣抵押型穩定幣使用數字資產作為抵押,DAI是其中的典型代表;商品抵押型穩定幣則有實物資產作為抵押支撐,PAXG和XAUT分別以黃金等實物為依託;演算法穩定型穩定幣依靠演算法自動調節供應量來維持幣值穩定,然而,自UST崩盤後,演算法穩定幣在大眾視野中逐漸淡出。

4. 迷因幣

迷因幣(Meme Coin)是一種深受互聯網文化、流行梗圖或社會熱點啟發而誕生的加密貨幣。其傳播和核心價值的提升主要依賴於社群的力量、社交媒體的推動以及名人效應的加持,而非技術層面的實用性。

迷因幣的代表有DOGE、SHIB、PEPE、BONK、WIF等。與支付幣、穩定幣、平臺幣等技術型幣種不同,迷因幣缺乏可預期的現金流或實際的應用場景,主要定位為娛樂性資產。正因如此,迷因幣的價值極易受到媒體話題的影響,常常因名人的推薦或負面評價而出現暴漲或暴跌的情況。

5. DeFi治理幣

DeFi治理幣(Governance Tokens)在去中心化金融(DeFi)和去中心化自治組織(DAO)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其核心價值在於通過鏈上投票機制,實現協議的去中心化決策與升級。它不僅能夠驅動協議治理、資金管理,還能提供經濟激勵,是DeFi專案實現“去中心化自治”的核心機制。

DeFi治理幣的主要功能包括協議參數調整和提案與升級決策投票。持有者可以投票決定關鍵參數,例如在MakerDAO中,MKR持有人有權調整DAI穩定費率、交易手續費分配比例等;同時,他們還能對智能合約升級、資金庫使用等重大變更行使表決權。常見的DeFi治理幣有MKR、COMP、UNI、AAVE、YFI、CRV等。

6. NFT生態幣

NFT生態幣(NFT ecosystem tokens)是支撐非同質化代幣(NFT)生態系統運轉的功能性代幣,通常採用ERC20標準。它通過代幣經濟模型,驅動NFT的創作、交易、金融化和社區治理等各個環節,為NFT生態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